最近在看《奇葩说》,有一个辩题是:“ 美术馆着火了,一幅名画和一只猫,只能救一个你救谁?”
在辩论大咖们唇枪舌剑的交锋中,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。
突然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电影《天气之子》,那时我看完的感受是:“ 画质和音乐无可挑剔,剧情上的争议可能会有的大。”
为什么当时会觉得剧情有争议,难道是我心里觉得为了一个人而放弃了一座城市这种做法不可取吗?又或者是心里对这两种选择难以抉择?
如果我是《天气之子》的主角帆高,抛开“日本”这一要素,我会选择救阳菜还是救城市?
金庸小说里有句很有名的话: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。
即是说,经过自我的选择,愿意牺牲小我成全群体的,是侠之大者,不是普通人了。
我觉得这句话有多重含义,一重是主动选择,一重是褒扬侠义,一重是允许普通。
没有为国为民,不是大侠,但至少也不是罪人。
当然,这个世界永远尊重、推崇那些为他人而自我牺牲的人——这是我们人性中的美好。
但毕竟那很难,很多人没有做勉为其难的牺牲,但只要他没害人,这是正常的,可以被宽容的。
当然,人类文明的传承中,之所以一直颂扬牺牲与侠义,就是希望更多人在力所能及甚至需要较多牺牲时,能够牺牲小我,能够让更多人获得幸福。
但还是那句话,偶尔有人在选择后感觉自己力所不能及,放弃了,那并不是罪,不用被批判。
这种宽容,同样是我们人类文明中很重要、很美好的一部分。
我之所以喜欢奇葩说,因为我觉得这个节目的意义就是解构传统观念的平庸之处,建构多元文化的表达,改变其受众的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对人事物刻板印象。
这个节目似乎像是在把这个随时会丢掉三观的社会重新梳理了一遍,像是一本很有思想的书籍,而现在,用说的方式把它们的经验,知识,见识和智慧与众人分享,然后让你自己思考人生……
看节目的我发现其实人和人是有很多不同,然后去接纳自己的不同,理解别人的不同,相信这样的多元碰撞会让世界上的各种声音能有说话之地!
这个辩题中最让我惊喜的就是李诞。
在辩论中,与李诞相对的是“奇葩说”王者辩手黄执中,很擅长“上价值”,他是主张救画。
一上来黄执中就甩出了一个“崇高价值”,他认为,人的认知程度越高,就越能听到“更遥远的哭声”…
他举了一个老师的例子,在课堂上老师让大家读《背影》这篇小学课文,读到父亲弯下的老腰都会不由的心酸,而很多孩子却嘲笑这位老父亲,所以他认为人只有认知越高,同理心才会更深。
画代表过去无数人为永恒的渴望,猫是近处的哭声,名画是远方的哭声,我们救画不是因为冷血,反而是我们看得更深,听得更远。
相反李诞更加接地气,随着他的前几个可爱扯皮观点让大家捧腹大笑外,最后一个是惊艳到我的:
“近处的哭声都不管,远处的哭声还管的了吗?”
“以自私却不伤害别人的方式活着,才能维持世界的正常运转。”
“正是那些为了宏伟事业和远大目标,而不计后果牺牲小猫的人,才频频的让我们的世界陷入大火。”
他认为如果过度强调崇高价值,从历史角度看,要警惕主流和权威,要看清楚理想主义者宏大叙事背后可能带来的个体牺牲。正是那些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,在对他人命运自以为是的安排和影响,把别人一次次推向火场,这一段话,让我频频鼓掌。
在我们这个崇尚集体主义忽视个人自由的社会,不得不说李诞的这个发言振聋发聩,这一段可以说是对知识分子的绝妙讽刺。
李诞过去是一个理想主义者,随着几次高考洗礼,以及人生的挫败,开始越来越活得通透现实,一位准90后就一头增光瓦亮的光头,却屡屡打脸那些拿着崇高道德旗帜胡乱“要挟”他人的人。
为何李诞搞笑甚至没有太多情绪渲染的话语,可以激起底下阵阵掌声。
李诞太懂小人物的心思,也太懂大人物的心思,在两种人群命运的交界处,他看到了那些大家不可调和的矛盾,他表达的人类的自私,才是人类真正的悲悯,是延续人类文明的动力。
在职场上,老板天天给你画大饼,告诉你公司天天养你,你牺牲自己为公司做点贡献算什么啊?
于是你回到工位,默默接受996的工作制度。
为什么?因为我们都要学会舍己为人啊!
2012年一部震撼当时的电影《2012》火到爆,甚至一度大家会想象如果世界末日真的来了,我们该何去何从?
诺亚方舟只能承载不多不少的人,而站在高层和他们的构想中,为了保持人类物种的延续性,必须让优质基因登上飞船,那么剩下的民众开始闹事怎么办?
答案:给你们上价值,告诉你们诺亚方舟只有这么大,他们也不想,因为为了我们种族的延续,你们必须学会舍小我,为大我。
想起复仇者联盟里,灭霸就是不计后果去牺牲别人,实现心中所谓的平衡世界,而这个世界,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去这么做,从来都没有人有这样的资格。
以前觉得,可能会有人活的格局无限大,但后来想,没有人不会被所谓的格局局限,因为书读太多,也可能会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,以为某些东西需要被拯救,而活的自在的人,可能格局就只有小小方寸天地,但他也已经通过这片天地,看透生命本质,似乎各自活各自的,不要去影响干涉别人的生命,便是这个世界最好的和谐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