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交软件很多,我们为什么还是觉得孤独?

Posted by fsoooo Blog on July 29, 2022

90后的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登录QQ的,上了大学?工作后?

结果是你想不起来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 不再使用QQ了。

曾几何时,大家在QQ群里,总能找到相应的人群。

闲聊,小聚,推广,洽谈,一个群就足矣,一个群不够,那就来两个群。

尴尬随着微信的到来,迅速改变。

突然有一天,人们发现,QQ与QQ群不再活跃。

当人们重新登录QQ,除了广告,就很少有人活跃在群里。

偶尔发现一两个QQ群活跃,那也是因为里面有大量的“80/90后老大叔老阿姨”存在。

这就免不了要问一句:人呢?现在的互联网上,人都到哪里去了?莫非自己碰到了一个假的互联网?

总结下来发现:QQ上都是以前的同学;微信上都是工作的同事;微博上除了关注的明星,就剩自己发的动态,大多数都是不适合发在朋友圈的,当做树洞来用;支付宝上是过年集五福才新添加的好友,除了过年,几乎没说过话。

有人说,现在的中国互联网,百度圈了一批人,腾讯圈了一批人,阿里圈了一批人,新浪圈了一批人,然后各自形成了信息孤岛

这话是对的。

延续自四大门户时代,就热衷于“标配应用”

想要互联网服务,获取信息,其实在任何一家都可以获得。

四大门户提供的服务,大同小异,信息也是高度同质化。不断地切换网站,碰到的都是同一批人。

一键体验全网的错觉,毫无道理地笼罩着每一个网民。

网络即天下,谁都可以通过自身的网络行为,推测他人的网络使用习惯。

翻来覆去,就那么几个网站,那么几个应用。

移动互联网降临,将人打了个措手不及。

启动PC电脑,联网,瞬间迷茫:人呢?都去哪里了?再也无法判断,越来越多的网民的网络行为。

除了办公,人们不再端坐电脑前。

上下班后,手机一举,床上一躺,谁也不知道他是在玩游戏,还是在偷偷地给漂亮女主播打赏。

工作沟通,QQ群仅仅成为了替代品,微信群才是日常。

可恶的是,微信群无法搜索,甚至超过100个人,就只能手工拉人。

圈子文化,在移动互联网真正得到贯彻。

如果不加入圈子,就可能被排挤在互联网之外。

不加入到孙宇晨的圈子,就无法得到马云的青睐,更不可能圈上几个亿,当然也就没有机会花几千万美金宴请股神。

这真是悲剧。

上了几十年网的老网民,几乎是一夜醒来,居然找不到了上网的人群,紧皱着眉头,莫名悲伤。

为什么流量不够?碎片化是表象,信息孤岛才是真相

总说去中心化,总有人说社交电商,还有什么私域流量。专家们给出的答案,是互联网流量不够了。

看着新兴的概念,一脸懵懂。哪里是什么流量不够?明明网民的数量越来越多,上至80岁老爷爷老奶奶,下至四岁顽童,都来上网了。流量是越来越多的。实际上网人群的增长,摆在那里。哪里来的流量不够呢?

流量不够是表象,信息孤岛化才是真相。

信息孤岛,不仅是百度、新浪、阿里、腾讯各自跑马圈地,而是网民自觉不自觉地,形成了互联网圈层。

不在一个圈子里,大有老死不相往来、生人莫近的架势。

在京东上购物的老剁手,偷偷地在拼多多上购物,往朋友圈一发:海淘来的LV包包,花了1万米,老公气得不行,不过女人总是要对自己才是,老公的意见,真不重要。悲催的是,人家老公才不会为百来元的包包生气,老婆发的这条朋友圈,人家老公也看不见。即满足了虚荣心,又避免了因此而产生的家庭纠纷。

日夜相处的夫妻,都因此而成信息孤岛。

除了吃饭带娃打扫卫生,上床睡觉。

各自一部手机,咫尺天涯。

我在你们对面,你却在另外一个世界。

娃娃四岁以后,把房门一关,一家有几口人,就有几个世界,互不干扰。

真是一个可怕惊悚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