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不易,还请学会做减法。

Posted by fsoooo Blog on August 1, 2022

我们为什么会一直焦虑?

在夜深人静,世界都睡了的时候,我会思考这个问题……

很多时候,我们都是被环境裹挟着向前走的,

在世俗的价值观念里,年轻人就应该不甘平凡、努力奋斗;中年人就应该事业有成、家庭美满,他们都能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,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。

然而现实是,有多少人在中年时期还孑然一身,为了生存挣扎在温饱线的边缘,浪费了最美好的年华,也没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样子,成功,似乎是天方夜谭。

我们总习惯用世俗的标准来审视周围的一切,个人价值和内心探索在物质面前显得一文不值。

每个人都像跑道上的运动员,要想方设法往前跑,要是不拼尽全力超前跑,还会被嘲讽不思进取。


心理学家蔡格尼克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:

她让被试者做22件简单的工作。

一部分人能顺利做完,另一部分的人还没有做完时就被叫停。

结果就很有趣,这些被叫停的人们,会对未完成的事情格外上心,他们都不怎么关注已经做好的事情,反而因为未完成的事情而久久无法释怀。

未完成的事情越多,无形中产生的压力也就越大。

本来平静美好的生活,都会因为这些未完成之事而变得太过紧张、狭隘甚至还会产生自我怀疑之感。


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,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被优秀绑架,他会逐渐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?

有一个高赞回答说:

“活的很压抑,很窒息,很麻木,很难感受到幸福和快乐。 

仿佛只有去到好学校,好单位才能抬起头做人。 

很怕别人说自己不行,也很怕别人失望。”
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呢?

人往往都会本能地拼命索取着,这个也想抓,那个也想要的,从而把生活弄得沉重不堪,挫败、气馁和高压会一直充斥在他的生活里。

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越活越累,是因为一直在无意识地做加法。

人从一生下来就开始接受启蒙教育,幼儿园的孩子在一起就已经懂得攀比了。

上小学中学大学为了分数和择校,竞争激烈,考孩子也在考家长。

大学还没毕业就四处求人找工作,还不一定能找到心满意足的岗位。

为了更好地生活,压力接踵而来,暗着较劲,比来比去,没完没了,患得患失,几乎耗尽心智。


我们需要学会做一个快乐的平凡人。

为什么,我们都那么渴望要做一个很优秀的人?

很大程度上,都是因为我们太过于惧怕接受自己的平凡、碌碌无为。

以前的一个同学就是一个特别惧怕平凡的人。

从小到大,都是争强好胜,分数低了0.5分都要哭上一次。

上小学的时候,老师问幸福是什么,她脱口而出:“出类拔萃!”

上高中的时候,为了能考个好大学,从来不跟别人说话,说是会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;

上大学的时候,别人谈恋爱、化妆打扮,她就在图书馆里从早泡到晚,一直在那里学习……

但是,她并没有如愿变得出类拔萃,上了普通本科、找了一个普通工作、嫁了一个普通男人,最后也不过是人群中毫不起眼的甲乙丙丁。

每个人都想在人群中出类拔萃,可是这部分人永远只是少数,注定大不多数人只能成为平凡人。


梭罗在《瓦尔登湖》里所说:

有时候,我不能把眼前的美好的时间牺牲在任何工作中,无论是脑的或手的工作。

我爱给我的生命留有更多余地。

有时候,在一个夏天的早晨里,照常洗过澡之后,我坐在阳光下的门前,从日出坐到正午,坐到松树、山核桃树和黄栌树中间,在没有打扰的寂寞与宁静之中,凝神沉思,那时鸟雀在四周唱歌,或默不作声地疾飞而过我的屋子,直到太阳照上我的西窗,或者远处公路上传来一些旅行者的车辆的辚辚声,提醒我时间的流逝。

人的成长,其实就是由简到繁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。

生活就是一个推倒重建,去繁就简的过程。

年轻时,有很多梦想,总想有更多尝试,吸收更多东西,抓住更多机遇,但根本不可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和境遇;等到慢慢成熟了、懂得了,才恍然有所悟。

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虽有不甘,但心有余而力不足,

因此,人生必须学会做减法。

做减法的过程并不容易,人容易患得患失,怎样才能离梦想更近?答案是要学会放弃,放弃是为了另一种更好的坚持。


以前看《血色浪漫》的时候,特别喜欢钟跃民,最开始是对演员刘烨的喜欢,后来读了小说,才觉得钟跃民的这个人物是我真正喜欢的原因。

年轻时候的钟跃民,是部队大院里的孩子,一天到晚没有一个正形,就想着怎么打架、拍婆子;

退伍之后的钟跃民,明明靠家里的关系能有一个体面的工作,结果他戴着一顶白帽,在街边摆起了地摊、卖起了早餐,天天被城管撵;

做了老板的钟跃民,饭馆越开越大,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去发展,他却跑到了可可西里无人区,要跟着当地保护区的人一同保护野生动物……

按照世俗的标准来看,这样的钟跃民简直就是一个地痞小流氓,一点都靠不住。

可是他却比很多按照世俗走得中规中矩的人,活得更加肆意洒脱。

王小波曾给李银河说过这样一段话:

“我们常常把事情弄得太沉重了,咱们该轻松些,咱们应该像一对疯子那样歌舞狂欢,对吗?

生活本来是很美好,很美好的呵!”

其实,这何尝又不是我们的一个生活写照呢?


你眼中的美好,有时只是没看清真相

在这个信息时代里,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外人努力展示他们生活的世界中。

这种生活往往都是经过滤镜美化后的岁月静好,根本让人看不到那早已散落一地的鸡毛。

但是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?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罢了。

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《邻居的窗》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:

一个疲惫中年女人,每天被三个孩子弄得精疲力竭,只有偷窥住在街对面那对年轻夫妻才能感到一丝丝的喘息。

她羡慕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激情、浪漫、活力,每天都是喝酒、开派对、跳舞,而不像她的生活永远都是喂奶、擦屎。

可是这个中年女人没有想到,在她眼中狼狈不堪的生活,却是那对年轻夫妻夜夜期盼的未来。

年轻男人得了癌症,生命进入了倒计时,每天夜里,他都跟自己的妻子在偷窥着中年女人的生活,羡慕她有三个可爱的孩子、一个温暖的家庭。

在我们真实生活的对比下,别人太过美好的生活会给我们产生一种错觉,自己的生活是一地鸡毛、一地狗血。

很多美好也只是旁观者自己臆想出来的结果罢了。


写到这里,不是说我们不该给自己的人生提要求,不该活成更好的自己。

而是希望每一个在压力中不断前行的成年人,有的时候可以稍稍放过自己,不必给自己提那么高的要求,不必让自己活成一个闪闪发光的少数人,更不必一定要做一个多么成功的人。

这世界只有一种成功,那就是能够挣脱外界的束缚,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