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北京疫情,公司要求48小时核酸,感慨2022年的核酸还没有一块面包的保质期长。
女友在bilibili上分享一个视频:王左中右《如果王家卫做核酸》。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了个日期,隔离十四天,健康码一周,就连核酸48小时后都会过期。 我开始怀疑,这个世上还有什么东西不会过期。
那天,我排了很久,也等了很久,终于站在了她面前。 没等我开口,她就对我说,张开嘴,咽拭子。 我听了她的话,我对她的信任,就像她对我的任性一样。 都说感情里,先开口的那个人往往会受伤。 没想到疫情里也这样。 一分二十五秒后,我终于说了第一句话, 这次什么时候有结果。 她却笑了笑,告诉我,有些事其实不要问结果。 你有问题不但会通知你,还会通知全国。 我才明白,原来有些时候, 没有结果,其实就是结果。 那些日子里,我们每天不是吃饭睡觉,就是睡觉吃饭。 好像都分不清是过了365天,还是把一天过了365遍。
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,无数人怀念着没有疫情的日子:出门可以不必戴口罩;想回家就可以回;一张火车票或者机票可以去任何地方;抑或是宅在家里,点着外卖追着剧,享受着隔日达的拆快递的快乐。
而如今,一个春天被辜负了,你甚至不敢展望,我们的夏天能否准时到达?
疫情仍在继续,各地人民忙着囤货,因为安全感全无。
那个自由的、确定的、未来可期的日子,不知道未来是否还能再有?
仅仅不到三年时间,世界已经换了种玩法,既有的规则已被打破,而我们仍旧沉迷在那个已经失效的时空里。
每逢假期,我们是躁动不安的。无论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,还是带上了「蓄谋已久」的攻略,总之,我们在路上。
我们不在乎超前消费所带来的危机感,因为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。然而疫情扑来,很多人被房贷车贷捆绑,看似稳定的工作说没就没,这时候你才会发现,所谓的中产阶级,在风险面前也是不堪一击,而普通人,只能计算着下个月的房租在哪里。
如今,被疫情教会了省钱的年轻人,活跃在豆瓣各大「抠门小组」里,他们自豪地分享着薅羊毛大法,势必将抠门进行到底,全然忘记了当年刷卡时的姿态是多么虎里虎气。
那一年,快递业发展迅猛,国内的货车卖出了385万辆,其中重型货车117.4万辆,刷新全球销量纪录。人们畅想着当卡车飞奔在马路上,好日子也就指日可待,近在身旁,然而疫情来临,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堵在了路上,有人七天没吃过一顿正常的饭,被两份盒饭和八宝粥暖到时,哭得稀里哗啦。
那一年,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比往年容易,但人们未曾陷入如今日般巨大的迷茫。
日子在向前,期望在倒退,那时的我们,一定未曾料到如今是这番模样。
人不会永远年轻,但永远都有人年轻着。
疫情发生前的大学生,他们期待的明天是彩色的,向往的爱情是纯粹的,他们无需关心粮食和蔬菜,眼里是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。
但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,他们的学弟学妹们,连高考的准确时间都没了着落,他们毕业就等于失业,被迫转换赛道在考公的道路上挤破头。
网上有人调侃:以前大家总是鄙视那些函授文凭的人,现在好了,大家都是函授。
中小学生上网课,大学生或在家待业或者被封在校,后来呢网络上开始流传一句话:青春才几年,疫情占三年……
这一年,最早的一批90后即将迈入30岁。
他们还好吗?
曾经的理想实现了吗?
变成了自己曾经最喜欢的人了吗?
他们,也曾是生龙活虎的毕业生,是被称为「后浪」的那批人。
平凡的是每一个细碎的日子,特殊的是,它成了个人生活乃至世界局势的大拐弯。
有人祈求着时间的脚步放缓一些,有人恨不得立马撕下日历,期盼着来年的新气象能够去一去这一年的坎坷与晦气。
曾经确信的,动摇了;曾经预期的,作废了;曾经习惯的,打断了。
马克·吐温有句很经典的话:「让你陷入困境的不是未知的世界,而是你坚信的事,并非如你所想。」
这是2020-2022给所有人留下的命题:重新审视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