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看看,石碑上的那个字, 刻得那么深

Posted by fsoooo Blog on October 25, 2022

##写给儿子刘云帆

##作者丨刘年

###1

突然想到了身后的事。

写几句话给儿子。

其实,火葬最干净。

只是我们这里没有。

不要开追悼会,

这里,没有一个人懂得我的一生。

不要请道士,

他们唱得实在不好听。

放三天吧,

我等一个人,很远。

三天过后没有,就算了。

有的人,永远都是错过。

棺材里,不用装那么多衣服。

土里,应该感觉不到人间的炎凉了。

###2

忘记说碑的事了。

弄一个最简单的和尚碑。

抬碑的人辛苦,

可以多给些工钱。

碑上,刻个墓志铭。

刻什么呢,我想一想。

就刻个痛字吧,

这一生,我一直忍着没有说出来。

凿的时候,

叫石匠师傅轻一点。

###3

清明时候,

事情不多,就来坐一坐。

这里的风不冷。

不用烧纸钱,

不用挂青,

我没有能力保佑你,

一切靠自己。

说说家事,

说说那盆兰花开了没有,

说说最近看了什么书,

交了女朋友没有。

不要提往事,

我没有忘记。

你看石碑上的那个字,

刻得那么深。

不要提国事,

我早已料到。

你看看,石碑上的那个字,

刻得那么深。

#

读刘年的《写给儿子刘云帆》,乍看是交代后事,掩卷之后却感到并不那么简单,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态度,传达了诗人清醒的生命意识和批判精神。

这首诗的核心是一个“痛”字。为了恰当地表现这个“痛”,作者创设了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——“突然想到了身后的事。/写几句话给儿子。”这个语境很特别,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神秘而肃穆的气氛里。在这样的气氛里,每一句话都显得格外郑重和严肃,仿佛是经过了多次的过滤和提炼。譬如“棺材里,不用装那么多衣服。/土里,应该感觉不到人间的炎凉了。”人生在世谁没有苦楚艰难,谁没看过别人的眉高眼低,现实本身就是无情和冷漠的,活在这样的尘世上,谁不想超脱,但又谈何容易,就是当了和尚,也找不到清净的寺院。更为可怕的是生活中的陷阱和暗器防不胜防,稍有不慎就会碰得鼻青脸肿。所以诗人告诉儿子在他的墓碑上“就刻个痛字吧,/这一生,我一直忍着没说出来。”这个“痛”字何等了得,何等沉重,何等铭心刻骨,它扭曲了人的身体,清醒了人的神志,这个痛是肉体与心灵疼痛的总和,心痛胜于体痛。但这个痛只能忍者,不能说出来,说出来会于己不利,甚至招来灾祸,只能在弥留之际才说出来。这是多么大的隐忍和痛苦啊,真是一字重千钧,一吟双泪流。但这个痛仅仅是诗人一己的“小我”之痛吗?绝不止此,一个真正的诗人,一个胸怀大爱是诗人,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缔造者开拓者,或者说他是善与爱的虔诚的布道者,他的痛是关乎世道人心的“大我”之痛,准确地说,是大我与小我的总和,前者更甚于后者,所以作者说:“不要提往事,/我没有忘记。/你看碑上的那个字,/刻得那么深。//不要提国事,/我早已料到。/你看看,石碑上的那个字,/刻得那么深。”诗人站的很高,目光敏锐而深邃,他已看清了百年以后的事,而国事,才是他最大的痛。这个最大的痛是什么,是腐败?是差距?是弱肉强食?作者沒有說,读者尽可以去想,怎么想都行,但千万不要打棍子扣帽子,这个棍子和帽子诗人生前讳莫如深,百年之后也消受不起。

其次在写法上,这首诗按时序和情感层层推进的。先写入土前的事,交代儿子要节约俭朴:“其实,火葬最干净。/只是我们这里没有。”“干净”二字暗含着作者的生活态度。“不要开追悼会,/这里,没有一个人懂得我的一生。”诗人是崇高的,也是超脱的,是追求社会公平,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,谁能真正理解诗人呢?那些追悼会上生平记录,那些道士的故弄玄虚,凡人可能觉得很热闹,诗人却是厌烦的。再说入土之后立碑的事,一般人可能立一块大碑,述尽一生的丰功伟绩,诗人的墓碑却不让这样刻,只刻一个“痛”字,多么简单,却又多么深刻。他告诉儿子:“抬碑的人辛苦,/可以多给些工钱。”表现了诗人一贯坚持同情弱者关注底层的人生态度和高尚品格。“凿的时候,/叫石匠师傅轻一点。”为什么要轻一点,因为重了会更痛,叫人受不了。第三节写清明时节的祭祀。在这里诗人把情感推向了高潮:“不用烧纸,/不用挂青,/我没有能力保佑你,/一切靠自己。”道出了一个诗人在尘世上的渺小与无奈,这是诗人之痛的根源之所在,它既有家事之痛又有国事之痛。写到这里,作者已经说完了要说的话,也把情感推到了高潮。

再次是这首诗的语言朴实,准确,恰到好处。除过作者一开始就选择了最恰当的语境之外,作者的语言非常节制和矜持,不枝不蔓,娓娓道来,亲切体贴,,意味深长,如临教诲,如听天籁。如头一节:“突然想到身后的事。/写几句话给儿子。”完全是口语式的,亲切而自然,但却一下子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里。“放三天吧,我等一个人,很远。/三天过后没来,就算了。/有的人,永远都是错过。”表现了诗人的随和宽容和理解。“碑上,刻个墓志铭。/刻什么呢,我想一想。”这个细节很生动,把和儿子面对面说话的神色及语态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出来,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朴素、感人的口述遗言,白描出一个当代中国父亲的精神世界。

最后要说的是,诗人才刚刚进入中年,想到的却是百年之后的事,换句话说,诗人在他生命旅程的半路上,已经体验和理解了整个生命的含义,这种含义有出世有入世,不管出世入世,都有预见性和积极的意义。

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 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

如果我们把陆游的《示儿》和这首诗相较,对比是明显的,前者写“大我”,后者有“小我”和“大我”;前者让儿子告诉自己——“王师北定中原日”,后者却不让儿子告诉自己——“不要提国事,/我早已料到。”《示儿》是现实主义的,这首诗是超验主义的,虽然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。。